义乌剧院通过改造设计满足了现代剧院的使用功能,充分体现了先进的理念,与周边规划相协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 义乌剧院改造后一直是义乌市政府与两会指定的大会会址。
项目因地制宜,把握自然、简约、灵动、蓬勃的设计原则。运用简练有序的线条组合、时尚通透的玻璃材质、人性化的公共空间布置等装饰元素,以诠释厚德载物的学院人文内涵。 在方案设计上,以外入内,充分考虑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协调性。整体室内方案以直线条贯穿整个空间,以建筑外立面的黑白灰作为室内空间的主色调,以黄、绿、青、红等局部色调作为点缀,使空间看上去简洁、现代同时不失学校的朝气和活泼,让整个空间自然灵动,与建筑外的空间协调呼应。
项目规划设计尊重自然环境,力求创造生态校园,体现校园园林式的特点。通过古典的设计手法和运用现代的材料来营造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园林校园,创造优异的校园环境,并同时强调校园建设和发展中留有余地,具有弹性。 校园的建筑设计延续总体规划的框架和意图,把校园传统的单栋建筑设计转向校园整体空间环境的创造,并结合地域文化,建构具有特色、整体连续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力求生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学习空间和人文环境。其浓烈的色彩搭配与坡屋顶的结合代表着新疆文化与江南文化的碰撞与升华,也与该项目的建设背景相契合。
项目设计尊重自然生态、营造宁静秀美校园,尊重历史文脉,宏扬当地文化,规划有序空间、建构景观序列,协调人车关系、梳理交通网络,教学融入绿色,彰显建筑品格优美的基地环境条件为建筑形态的雕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精心雕琢建筑单体,使学习、运动、生活相互紧密联系,单体不仅追求体量关系、美感,也对细部进行细致的刻画,力争形成具有历史感、文化感的建筑风格。
项目位于浙江省义乌市稠江杨村边, 场地西南侧和东北侧为规划道路,西北侧为杨官路,东南侧为戚继光路、北侧临拟建厂区空地。主入口设置在西南侧的规划道路上,次入口设置在杨官路上,本工程综合楼、1#教学楼、2#教学楼、食堂风雨操场呈1层型排列,且楼与楼之间通过敞开外廊衔接,方便消防人员营救,场地内设置4米宽的环形消防通道,转弯半径不小于9米。
余杭中泰素有“竹笛之乡”的称号,位于杭州西郊,这里的幼儿园在构思、造型、色彩上也应有丝竹音乐般亲切、优美和童真的感觉。 本案在有限的用地中采用“围合”布局,形成完整开阔的“大院”。建筑内部敞开式走廊、建筑之间通透的连廊及富有当地文化元素的围墙,体现室内外空间的连续性与多层次,营造大院室外空间与室内空间的互动、延续,鼓励、包容儿童活动的参与性,提供一个适合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发展的室内外一体化景观空间环境。